红海危机对中国出口影响如何 ?_PA尊龙凯时时尚集团
    1. PA尊龙凯时

      1. 当前位置: 首页 预警平台 预警信息

        红海危机对中国出口影响如何?

        发布时间 : 2024-02-23 作者:admin 浏览:8471次

        红海危机持续已近三个月了,而红海航线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,局地战火纷飞对中国外贸影响几何 ?中国银行研究院周景彤研究员认为 ,红海危机发酵确实对中国外贸企业稳定经营、与主要伙伴的贸易往来造成一定影响 ,但目前受影响程度尚属整体可控。

        海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中国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。与红海航线相比,绕道非洲好望角将使每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平均增加500美元左右,且大部分费用需由出口企业承担。同时 ,受地缘冲突外溢影响 ,其他航线的运价也有所提升,加大了中国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,挤压利润空间。红海航线遇阻、绕道好望角使运输距离加大、交货时间延迟,外贸企业回款周期拉长 ,给企业稳定经营带来影响。由于时效性要求较高 ,航线拉长 、交货延误对跨境电商企业影响较大 ,或将导致其在平台的推荐搜索位置后移,拉低获取新订单的能力。

        中国与欧洲及美东航线的贸易往来同样受到冲击 。对欧出口方面,2023年,中国对欧洲出口额7122.7亿美元 ,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1%。由于运力紧张、运价上涨,红海危机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工业制成品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。第一大类商品是电机等除汽车外的机电产品 。其运输成本占比约为2.6%,按当前海运成本上涨50%计算 ,最终到岸价约上涨1.3% 。第二大类产品以玩具、家居等耐用品为主。此类商品的运输成本占比高于机电产品 ,导致最终到岸价约上涨2.5%(同样以运输成本上涨50%计算 ,下同)。第三大类是汽车产品 ,其海运成本占比相对较高(6%),红海危机或使汽车到岸价上涨3%。由于前两类商品的运输成本占比和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,且欧洲多国较为依赖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,因此,红海危机对其影响相对可控。但汽车运输成本占比相对较大且较为依赖海运方式,在中国出口欧洲汽车价格相对较高、欧盟反补贴调查持续推进等背景下 ,红海危机对中国汽车出口至欧洲产生一定影响。此外 ,受乌克兰危机等影响 ,2022年以来欧洲化工品生产持续下降,自中国进口规模持续上升。红海危机将进一步扰乱欧洲能源(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)进口,或将带动中国对欧化工产品出口增加。

        再看对美出口方面。2023年,中国对美出口5002.9亿美元 ,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.8%。美国东部地区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 ,约占中国对美出口的70%。由于巴拿马运河地区旱情所致水位下降 ,通过美西航线再经铁路抵达美国东部的路线出现拥堵,红海危机持续发酵使美东航线运输距离加长、成本抬升。这将影响中国对美出口机械设备、家具 、化工塑料 、金属产品等。电子设备等产品因其尺寸较小 、单价相对高的特点而可以选择空运方式,但运输成本升幅也颇为可观 。

        当然,也可预见红海危机或将增大对中欧班列(铁路运输)的需求。近年来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推动下,中欧班列因其在时效、价格 、运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,成为中欧货物贸易除海运、空运外的第三种运输方式。目前西、中、东三大铁路运输通道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超过217个城市。有数据显示,1月份中欧班列全部订满,运价环比上涨10%~20%。此外 ,韩国方面也在积极与中方沟通,以提高韩企使用中欧班列的列次。2023年,韩企使用中欧班列运输超3万集装箱,2024年还将继续增长。此番红海危机使各方意识到铁路运输的重要性,预计将提高欧洲各国建设和使用中欧班列线路的意愿。

        欧美降息进程或再延后 ,对世界经济亦将产生一定影响 。红海危机提升全球通胀出现反复的风险,主要发达经济体高利率持续时间或将延长。利率持续高企使欧美居民消费 、企业投资意愿降低 ,不利于国际需求修复。同时,为保障供应链稳定,美欧将加大力度推动“近岸贸易”“友岸贸易” ,全球产业链重构或将加速 ,这不利于中国出口的稳定增长。此外,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升 ,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或有所加大。

        来源国际商报


        1. XML地图